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院文化>文化活动

“扎”根病房,沉潜厚积 ——记综合科扎亚东中医生

文章来源:未知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0日 点击数:3,161 字体:
    在我院综合科有一位年轻、帅气、高大的小伙子——扎亚东,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扎医生。在患者和同事眼中,扎医生是一位性格开朗、幽默、工作认真负责、精通多种中医治疗方法、人人称赞的好医生。

    扎医生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传统中医专业。就读大学期间,就以师带徒方式,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李瑞吉教授,并随学院内多位广西名中医侍诊学习,得学院派大师们亲传。课余访学于数位民间中草药医师及针灸医师,向他们学习有关中草药及针灸方面的知识,以补学院学习之不足,这些经历均为其以后开展中草药外治及灸法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来阳春工作后,为了解阳春物候气宜、疾病规律、用药风格,他虚心向阳春名医即我院中医科李诚主任抄方学习。

    每次经过病房,我总会见到扎医生在病人床边忙碌的身影,不是忙着问病史,把脉,就是忙着给病人开药方,交代食疗、忌口、养生等注意事项。据说扎医生初来阳春时,因语言交流不便,中医望、闻、问、切四诊,问诊是指望不上,于是苦练中医望诊、切诊技术,硬是练出了“望色知病”、“凭脉辩证”的绝技,就凭这两点,他征服了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敬佩。有位女士因胃痛来诊,把脉后,扎医生笑着对其说,是生气后发作的吧?该女士默然。于是开了疏肝理气中药,另嘱咐用玫瑰花泡水调理,复诊时该女士老公开玩笑说,中医脉诊真是神奇,连生气都可以知道,现在不仅胃痛痊愈,就是平时爱发脾气的性格都变好了。

    他别具特色的治疗方式很受患者欢迎,那就是药物与食物同疗,治病和保健并重。河西有一位花甲老人,他每年都因为老胃病要住上几次院,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可是出院过不了多久就又发作。经消化科医师推荐,来到扎医生处调理。详细询问病史后,扎医生除了开出一张中药单,还另外开出了两张别具特色的治疗单,一张是戒口清单,详列了不能食用的食物名称;一张是食疗药膳清单,详列了几个平时可以自制的药膳处方。嘱咐老人“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注意“养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老人的老胃病基本未再发作,小发作时用食疗方法都可以缓解。扎医生的口头禅是,“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他认为对治病来讲,适当的戒口和食疗是非常必要的。

    他立志做一名“铁杆中医”,为此他坚持到病房一线查房,观察中医疗效,积累临床经验,特别是积累急危重症病种的中医治疗经验。他先后负责过骨科、脑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妇科等科室的中医会诊治疗。他每天要走不同的科室,给需要中医治疗的患者提供中医服务。他常说:从西医病房走出来的中医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怕,经验积累的多,治起病来自然得心应手,辩证才能面面俱到。

    因为他精通多种中医治疗手段,所以他的治疗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或外敷、或内服、或膏药、或熏洗、或导引吐纳。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中医传统特色,又能满足患者需要。由他策划且相继在病房开展天灸疗法、艾灸疗法、中药熏洗疗法、中药烫疗、药酒涂擦、煎膏调配等多种中医药疗法,并将于骨科开展中医外治特色疗法。

    与其聊天,深感其传统思想浓厚,对诸子百家、中医古今书籍、各流派医家经验都能做到信手拈来。他认为作为年轻中医,要有到处参访的劲头,有沉潜的耐心,才能为中医事业多做贡献,把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学更好的继承发扬下去。他不断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主动向老医生、老药工请教,坚持订阅专业书报,了解中医发展最新动向,并多方收集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记录成册,以备查阅。他还到山野溪旁,随药工前辈学习阳春中草药知识。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宣传、传播中医药知识,作为科室通讯员,他以院报为阵地,积极向广大西医医务工作者推广中医药知识。他热忱于中医事业,2012年参与阳春市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核,人民医院资料整理工作,并获高分通过。2012年负责 “天灸贴敷疗法”策划、宣传、治疗工作,该疗法获得广大患者好评。

    扎医生常说,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他最大的心愿是让每一个患者都自己成为中医生,都能掌握中医简单的治病方法,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身心的健康。

图为扎医生正在为群众做天灸贴药
〔李嘉亮〕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