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家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30日 作者: 未知
    有位已经递交了辞呈的朋友跟我说:“她想有个像家一样的科室,因为这里没有,所以她要走了。”

    或许你觉得她就是个神经病,科室是工作的地方,怎么会是家?或许你也在唏嘘,繁重的工作及快节奏的生活,奢想同事如家人,大概是想太多了!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完全理解她的感受,那是大部分人在异乡工作时想要拥有的一种归属感。他们因为一个选择,定居在了阳春,在这里他们没有家人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同学,只有同事。在他们眼里,同事并不仅仅是一起工作的人,科室也不单单是工作的地方。

    记得刚毕业那年,父母由于不放心,千里迢迢来看我。阳春确实太小,当年更是没有一处繁华的缩影,加上一段“魔鬼路程”(1个小时的汽车、22个小时的火车、再4个小时的汽车),母亲失望且心疼地跟我说:“还是跟妈回去吧,妈怕以后自己一个人到不了这里……”。

    我们主任听说我父母要来阳春,提前订好了吃饭的地方,并在饭桌上努力找话题聊天。吃完饭后我看着主任给了服务员三张100元,内心有点不忍,因为萍水相逢,我竟让她如此破费,而我们主任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应该的”。父母在这里总共待了5天,主任一有空就去找他们聊天,跟他们讲我工作的点点滴滴,告诉他们阳春的风土人情。

    送父母去车站的路上,母亲跟我说:你们主任人很好,有事情多找她商量,你在这边,我和你爸离得太远,想照顾也照顾不到。就这样,他们放心的回去了。和主任相处的7年里,她一步步教我,给予我亲人的温暖和关照,让我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茁长成长。如今我也做了科室负责人,我也会像主任对待我一样去对待我的搭档,除了工作以外,更多关注大家敏感且脆弱的心理,及时去温暖,常常去鼓励。办公室的工作很琐碎,上班就像“打仗”,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氛围将那一串串脑电波形成文字,所以经常要加班,大家一起加班一起吃盒饭一起熬夜,一起承受BOSS们的表扬和批评,谈谈工作、谈谈理想、谈谈委屈与荣耀,彼此温暖、彼此成就!对于我们而言,每一次的经历都蕴含了欢乐与充实,科室就像是家一样温暖的存在。

    听说内五科李主任时常被“90后”的护士们点赞,科室里的年轻人都习惯称呼李主任为“爸爸”;他们科室每次聚会的照片一上传,都会羡煞一群人,那么和谐、有趣;由于场地限制,内五科病区走廊住了很多病人,走廊的环境自然是不如病房,病人抱怨多、投诉多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2015年全年内五科“零投诉”……所有的这些得益于什么?我想与李主任用心给予科室人员一个像家一样的科室分不开:“2.14”、“3.8”这些原本离医务人员很遥远的节日,总是被李主任牢牢记住,在节日的那天他会一大早就亲自捧着玫瑰花到科室,默默地放在那个大家都会关注的角落。小小的一个举动,却柔软了大家的内心;院里举办的文艺晚会上,内五科表演的小品里面,李主任扮演了一个“躺着也中枪”的角色,增强了娱乐效果,也体现出科室温馨融洽的氛围。李主任营造了一个像家一般温暖的科室,所以科室人员都愿意倾尽全力为“家”服务。

    每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怀揣着或大或小的梦想,他们初入社会头几年遇到的人和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者重塑他们的“三观”。那几年他们贫穷却又富裕,内心渴望成长的欲望完全可以盖过工资表上的那几个数字;每一个因为工作而“漂”在异乡的人,内心都或多或少在坚持些什么,科室的氛围、同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去留,这种情感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比环境更重要、比待遇更踏实。如果他们来到了你的团队,请给予他们正能量,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给他们一个像家一样的科室。(文/阿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