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月15日是我院援鄂勇士——呼吸内科护师梁倩、重症医学科护师赵晖静、心血管内科护士余阳,抵达武汉的第7天。3位勇士去到武汉的每一天,相同又不同。第7天,她们首次正式入舱战斗,工作时间是每天凌晨2:00到早上8:00,入舱前后还要进行防护和处理防护用品,实际一个班次下来要8个小时左右。今天,梁倩、赵晖静两位勇士给我们发来日记,讲述了入舱初体验。
梁倩:2月15日
方舱医院现在住有1500余名患者,基本满员。我所在的队伍共有人员11名,工作大约8小时,2小时穿脱防护服及交接班加6小时舱内工作。
进舱后,因为我在感染科和呼吸内科工作过,平常也会做比较严密的防护,所以并没有什么不适。我队队员进舱后也没有出现因缺氧导致头晕心慌不耐受而出舱的情况,第一次进舱的我们很给力!
我们每个护士平均分管30至50个患者,上班的主要工作是:测量生命体征、血氧、血糖,发口服药、肌肉注射,不断地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患者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处理。
第一次在舱内上班,很激动,终于可以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到这里的患者!跟上一班队友做好交接班后,我查看了分管患者的病历记录,看到1名患者的病历记录血压一般都是140~150/90~100mmHg,有点偏高。我立刻对这名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测量的血压是173/97mmHg,血氧饱和度:95%,汇报给值班医生,医生开了降压药给患者口服,后来给他监测血压有明显下降。
我们在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很多患者如我们接受培训时入舱手册上面说的那样,容易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特别需要关注。我在给这些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的时候,就会尽量予他们安慰、鼓励。他们文化程度高,需要数据来说话,交流起来很容易。在交流的时候,当我告诉他们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时,他们会很开心,像看到希望,可以回家了……在这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一夜在方舱里面穿梭着,我的精神高度紧张。下班后,虽然很累,但是可以帮助到患者,我其实心里特别开心!我在这里很好!勿念!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赵晖静:2月15日
今天由一个夜班开启……
起床我们就穿上了尿片,喝了一杯新型肺炎预防二号方!
0:20我们从酒店出发去方舱医院,开始了我们第一个班。心里有点紧张,有点担心,有点激动……
寒风凛冽,从小在广东长大的我们,印象中没试过这么冷。公交车师傅在讲述他的经历,他从2月13日开始上班,没休息过,连续两个晚上直落,说熬不住了……在这场战“疫”中,熬不住的,真的很多很多!
穿防护服时,我按练习的那样,根据引导员的指引,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地把口罩、帽子、隔离衣、鞋套、手套、防护服、护目镜一一穿戴好。我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我们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检查,做好十全的准备才进舱。
我们还按前辈的经验,用碘伏涂抹了护目镜内侧,但技术还是不及前辈们,没涂好的一侧,还没进去病房,就起雾了……
进去的路上,有两个缓冲间,三道门,每开一道门,我都说:开门了哦?开门了啊!
进去以后,我们各自接班,相互帮忙,很快就把病房的情况理清了,开始各自的工作。
里面灯火通明,已经凌晨3:30了,但没有一丝深夜该有的样子。有的患者,到这个时候还没睡觉,有的甚至才去洗漱。
和我们平常在医院上班一样,晚上会有患者发烧,会有患者心悸,会有患者血压高,会有患者胃疼……对于种种情况,有特殊的就报告医生、护士长。
早上6:30,患者们陆续起床。看到比较悠闲的大叔走过,和他搭一句:“叔,那么早起床啊!”这个时候,是我们这个班与患者交流最多的时候。他们,有的领口罩,有的找衣架,有的要剃须刀,有的打胰岛素……穿着防护服,影响听觉,加上舱内各种设施的声音,以及人的说话声,还有患者大多数呼吸道症状,声音沙哑,所以我们听他们说话得伸长脖子,竖起耳朵,才听得清楚。甚至是,要他们重复一遍。这样无疑会加大我们护患之间的距离,我们只能一个个解释,告诉大家,因为穿着防护服,很难听得清楚,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认真听他们说话。
我负责的是电脑班的工作,主要是医嘱审核。与平时的电脑班相比,还是相对简单的,工作量不大,操作也简便。之前听说很多同事工作时主要的困难是对防护服的耐受问题,缺氧、压痛……但庆幸的是,我没有感觉缺氧,也没有压痛!
第一班,就这样,没有预期的难受,平安顺利度过!
下班后,在冰冷刺骨的寒风中,我们做了十几次手卫生,手冰冷冰冷的都没有知觉了。门外还下了点小雨,没有带伞的我们,奔跑着上了公交车,司机师傅说了一句:“辛苦你们,英雄!”忽然感觉身上的疲惫减轻了很多!
其实,每每被大家这么叫,都觉得,我们该更努力,才配得上他们这声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