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是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一、什么是脊柱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通过血液、淋巴或直接侵犯等方式扩散到脊柱形成的“子瘤”。它是脊柱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比超90%,尤其好发于老年人。当癌细胞在脊柱“安营扎寨”,不仅会破坏骨骼,还可能压迫神经,严重威胁健康。 二、脊柱转移瘤三大转移途径 1.血液循环转移(最常见):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随血液“漂流”至脊柱,在椎体内“扎根生长”。 2.淋巴系统转移: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先转移至淋巴结,再经淋巴循环“蔓延”到脊柱。 3.直接侵犯:相邻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直接“侵蚀”胸椎、腰椎等脊柱部位。 三、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疼痛(最典型):初期为间歇性钝痛、酸痛,后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或卧床时更明显,疼痛部位与肿瘤位置相关(如颈段转移引起颈部痛,腰段转移导致腰骶部痛)。 神经压迫症状: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致截瘫、大小便失禁。 脊柱畸形与不稳:椎体破坏导致驼背、身高变矮,活动受限甚至行走困难。 全身表现:消瘦、乏力、低热、贫血、食欲不振等肿瘤消耗症状。 四、如何确诊? 1.影像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或手术取病变组织化验,明确肿瘤类型及来源。 五、多手段联合治疗 1.手术治疗:解除压迫,重建稳定 减压与内固定术:适用于神经压迫严重或脊柱不稳者,缓解症状并为后续治疗铺路。 肿瘤切除术:单发或少数转移瘤、原发灶控制良好者可考虑,尽可能切除肿瘤。 微创手术(如椎体成形术):针对疼痛性骨折,注入骨水泥快速止痛、加固椎体。 2.放射治疗:精准“杀灭”癌细胞 对放疗敏感的肿瘤缓解率超80%,可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疼痛,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残余病灶。 3.化疗、靶向治疗:全身“围剿”癌细胞 化疗:根据肿瘤类型选药,抑制全身转移,但可能伴随恶心、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靶点(如基因突变),特异性高、副作用小,肺癌、乳腺癌等患者可获益。 4.姑息治疗:晚期患者的“暖心守护” 以止痛、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为主,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六、预后与预防 预后影响因素 原发肿瘤类型、转移范围、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决定生存期:恶性程度高、转移广泛者可能仅存活数月,而治疗敏感、肿瘤负荷小者可延长至数年。 三级预防措施 1.源头控制:规范治疗原发肿瘤,定期复查防复发转移。 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运动、睡眠,增强免疫力,降低肿瘤风险。 3.高危筛查:有肿瘤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定期体检,结合肿瘤标志物、影像检查早期发现。 最后提醒:脊柱转移瘤并非“绝症”,随着医学进步,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若出现持续性脊柱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切勿拖延!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为健康争取更多机会。 科普医生简介 柯绍强 骨外科主任医师,脊柱外科主任。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先后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及脊柱微创中心进修学习。曾发表多篇省及国家级医学论文。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行理事、阳江市医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领域:熟练掌握脊柱外科高难度手术,率先在阳江地区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微创通道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及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减压等脊柱微创手术。擅长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脊柱感染脊柱结核、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以及脊柱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