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阳春市人民医院:冬季流感高发,中医为您支招预防
冬季是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高峰期,每年冬季的流感,让自身抵抗力及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吃尽了苦头。中医药在流感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疗效,我院中医科医生今天为大家支妙招、防流感。
首先看下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1.风热流感
鼻塞、流黄涕,咽干,咽喉红肿,疼痛比较明显,头痛,口干,咳嗽等症状。
推荐:桑叶10g、荷叶10g、玄参10g、桔梗10g、银花10g、生薏苡仁15g。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20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2.风寒流感
鼻塞、流清涕,口淡,咽痒,头重,腹胀,纳差等症状。
推荐:苏叶10g、藿香10g、生薏苡仁10g、防风10g、苍术10g、陈皮5g。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20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3.儿童预防
推荐: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用法:上方水煲煎至150ml,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4.中药漱口
以咽痛不适为主,每天1剂,煮水至250ml,用药液漱口。
漱口方:岗梅根30克、土牛七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
5.日常预防措施
(1)起居有常,行止适度。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日出后晨练为宜。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精神紧张超负荷工作造成抵抗力下降有关,感冒也不例外。所以,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同样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使患了病,放松的调养也可以使疾病及时康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三分冶,七分养”。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衣物要求保暖性良好,晚上回家后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气,以此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密闭的空间是细菌、病毒等滋生的温床。当室内有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病毒就会快速滋生扩散,从而增加患上流感的几率。应该每隔2-3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换气,同时空调房里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来提高房间的湿度,减少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4)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冬季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提高御寒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
(5)饮食荤素搭配,饮食有节,不过不失。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服用滋补膳食,能在体内充分、持久的发挥滋补作用,有助于来年体内阳气的发生。冬季既要补阴,又要补阳,一般选用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重,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当然,预防流感的同时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在流感高发期,少到人群密集区,出门戴口罩。
科普医生简介 蔡在欣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承广东省名中医吕英教授,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成员。 擅治内科、儿科、妇科常见多发病,尤以脾胃病、心肺病为专,如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失眠、口腔溃疡、颈椎病、类风湿等。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小儿感冒发热、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中,对治妇女月经不调、不孕、带下病也有良好疗效。